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资料 成都市中医诊断学课程:为何是中医执业与临床的核心基石?

成都市中医诊断学课程:为何是中医执业与临床的核心基石?

2025-10-16

如何理解成都市中医诊断学课程的价值?答案藏在它的课程定位里——中医诊断学是讲授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是《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课的桥梁, 是临床各科的基础,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是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中药等专业的必修课。(来源:山东协和学院)无论是基层卫生保健工作者还是乡镇医院临床助理医师,诊断都是中医执业的基本功,直接决定治疗效果。

从成都本地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果看,这门课的分量不言而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建设始于1956年建校之初,1984年正式成立中医诊断学教研室,1988年获得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位点,2003年获得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诊断学》课程分别于2005年、2007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建立中医诊断学实验室,并成为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2009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这意味着,成都的中医诊断学课程不仅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更具备省级重点学科的教学实力。

以成都某中医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为例,中医诊断学的实操性贯穿始终——望诊(全身望诊;局部望诊;舌诊等)闻诊(听声音;嗅气味等)问诊(主诉、既往史、现病史等)切诊(脉诊;按诊等)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八纲证之间关系)病性辩证(六淫辩证;阴阳虚损辩证;气血辩证;津液辩证)病位辩证(脏腑辩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经络辩证)这些内容被纳入中医诊断学理论+实操课程,强调“理论+实操”的教学模式,目的就是让学员掌握从诊察到辨证的完整流程。

与其他课程相比,中医诊断学是基层中医执业的“敲门砖”——高等职业教育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对应的岗位工作群主要是服务基层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及县(市)、乡(镇)级医院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临床医师职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诊断与治疗疾病,诊断是基本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基础,所以本课程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学、中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在中医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来源:山东协和学院)对于想进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学生来说,学好诊断学就是拿到了职业入场券。

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所言,中医诊断学是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学科——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由杨维益和季绍良等著名中医学家创建,是我国最早的硕、博士授权点之一,是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学科专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能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核心。

对于成都想学中医的人来说,腾盛圆教育的课程正好将中医诊断学融入实际技能培训——成都腾盛圆中医教育(成都校区)开设的针灸技能班要求“掌握中医理论、经络腧穴与中医诊断治疗技能”,推拿技能班强调“学习望诊、触诊技巧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课程也将“中医诊断学”纳入9门核心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员既能学好诊断理论,又能将其用到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热门视频
  • 腾盛圆教育宣传片

    腾盛圆教育宣传片

    视频
  • 中医医考通过经验分享暨2025年通关报告会

    中医医考通过经验分享暨2025年通关报告会

    视频
  • 腾盛圆针灸班第一期开班仪式

    腾盛圆针灸班第一期开班仪式

    视频